同享充电宝生死战入局简单做大难狂奔背面难掩烧钱窘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1 22:29:28  阅读:1177 作者:责任编辑NO。邓安翔0215
​“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现金流比预期要好,头部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仍然是共享经济中不错的赛道。”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日前。

“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现金流比预期要好,头部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仍然是共享经济中不错的赛道。”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日前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如此表示。

时间倒回至四年前,在从杭州火车站前往西溪酒店的路上,因为堵车他又玩了两把《王者荣耀》,随后iPad电量告急。半个小时后他即将会面的一家创业公司小电科技,正是从事共享充电宝项目。

时至今日小电科技完成B+轮亿元人民币融资,成为活下来的一个,并且与街电、来电科技、怪兽充电并称为“三电一兽”,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近日怪兽充电完成5亿元C轮融资,让这个原本有些沉寂的行业,再度回归焦点。共享充电宝究竟是一门好生意吗?在资本助推之下,是否会和单车一样走向烧钱扩张,最终沦为资本游戏?

资本争议仍存

在资本圈,共享充电宝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项目。一些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宝模式轻、易复制、赚钱快。也有投资人认为共享充电宝盘子小、低频次、伪需求,是资本寒冬时期投资人焦虑的产物。

资本态度的摇摆不定也体现在数据上。2017年共享充电宝项目异军突起成为资本宠儿,时至今日行业近50%的融资事件集中爆发于这一阶段,包括聚美优品、小米科技、美团等巨头纷纷入局共享充电宝项目。仅仅10天共享充电项目获得3亿元融资,40天融资12亿元,融资速度和额度远超投资人预期。

在“多电混战”过后,资本趋于谨慎,行业倒闭潮也开始出现。共享充电宝公司“乐电”宣布停止运营,PP充电、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也先后进入项目清算阶段,行业融资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仅有少数头部品牌进入A轮后融资。

经历了爆发、洗牌、分层等考验后,目前共享充电宝项目进入加速抢占市场的阶段,“三电一兽”成为市场头部玩家,且基本具备了盈利能力。共享充电宝的崛起既得益于“共享单车”的市场教育,但单车市场一地鸡毛的现状,也让社会透支了对于“共享经济”的信任。

朱啸虎认为,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相较于共享单车存在三年折损问题,共享充电宝基本上没有损耗,成本全部回收后依旧可以赚钱。“之前行业低估了对于充电的需求,电池技术的进步赶不上人对电需求的速度,伴随5G的到来,人们对于手机娱乐的需求会加倍释放,用电的需求会更强烈。”

但在另外一位投资人看来,“高额融资并不代表模式已经完全跑通,共享单车原本也是一个靠租金能够覆盖成本的经济模型,但在资本作用下充满了变数。现在共享充电宝抢占优势店铺的成本慢慢的升高,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亏钱扩张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狂奔背后的渠道之争

虽然共享充电宝企业已经具备了盈利能力,但基本都是微盈利状态,企业间的竞争博弈和内耗,拉低了行业毛利率,如何将企业进一步做大仍是一大挑战。

如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铺设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铺设速度是关键,而且是有效速度,包括每个设备的激活频次、使用时长等。一旦抢占先机,再铺设的难度很高,替换成本会上升,互联网项目领先半年就很难追了,在别的产品没有出来前,要占领更多市场。”朱啸虎表示。

资本无疑成为共享充电宝项目攻城略地的助燃剂,企业开始加速城市拓展和点位布局。根据第一财经统计,目前怪兽充电、小电科技业务均已覆盖了上千个城市,仅“三电一兽”向市场投放的充电宝数量就已经超过1350万台,遍布商圈、旅游、社区、餐饮、酒店、影院、医院等场景。

“一旦确定有足够的市场,又具备产品先发优势,就会转为资本优势,资本优势再转为团队、产品以及扩张优势。”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曾和记者说。

伴随规模的扩张,行业的渠道之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实际走访中,有商铺人员和记者说,已经有好几家共享充电宝品牌来洽谈合作,互相诋毁竞争对手,抬高入场价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根据此前曝光的怪兽充电商业计划书来看,除去BD与销售部门人工成本20%、分店利润23%、充电宝及柜机折旧16%,以及仓储、运费、安装费、配件费等,日均每宝毛利率为31%。

但据一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透露,目前分店利润抽成50%都是常规操作,为了能够拿到头部商家,品牌商们拿出了高入场费和高额分成争夺合作商户。一种方案是采取入场费+分成模式,另一种方案是阶梯式进行分成约定,例如第一个月品牌方和店铺三七分,第二个月四六分,第三个月五五分。

一掷千金抢夺独家资源的现象开始发生。此前某充电宝品牌与一家大型酒吧连锁集团签署了三年独家排他合作协议,据悉该笔交易斥资2000万元。上述人士称该交易几乎成为行业笑话,“按照成本结构计算超过500万就是亏本的买卖,2000万就是烧钱的节奏。”

因为盲目扩张导致市场占有率严重下滑的情况也开始出现。据悉某头部品牌为了迅速扩充市场,将线下店铺拓展工作全权交给了第三方代理商来做,因为只考核机器铺设的数量,而未考核营收,导致产生了大量废弃点位,中间商赚走了大部分钱,市场占有率从70%下滑至11%。

“半年前,共享充电宝3~6个月就能够回本,但放到现在这个节点就不好说了。一个是入场费的出现,成本核算结构发生变化。另外一个因素是各家都在推带屏幕的大型机,单机器本身的成本就在3万元左右,回本周期也会拉长。”该业内人士和记者说。

行业乱象消费者买单

无序的竞争终将高额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共享充电宝乱扣费、好借难还、押金难退、客服沟通不畅等种种乱象开始出现。

在过去一年,共享充电宝品牌方不约而同提升了收费标准,价格从1元/小时上涨到了3元/小时,甚至12元/小时不等。上述人士称,从共享充电宝品牌方角度而言是不愿意涨价的,这势必会影响到市场规模的拓展速度。但伴随优质商家的抢夺,商家议价能力的提升,在商家提出涨价需求后,共享充电宝品牌方只能被动跟随涨价。据悉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幅度并不统一,是根据每个点位具体的客流量和店家需求一家一家谈定的。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而言,涨价客观上可以改善营收结构,但如果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运营效率跟不上,无异于饮鸩止渴。

例如为了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少品牌方会选择投放多于机柜位数量的充电宝进入市场,这就致使不少消费者遭遇“好借难还”的糟糕体验,尤其是在节假日租借高峰期,或者热门商圈,归还无位的情况时常发生。矛盾背后考验的是共享充电宝终端与信息平台的无缝连接、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对于点位的精细化运营程度和管理效率。

“除产品之外,长期一定是靠良好的资产管控、持续提升的团队效率和服务赢得市场。”怪兽充电创始人兼COO徐培峰表示。时至今日,共享充电宝厂商需要承担产品成本、运营成本、门店入驻费以及分润等方面的财务压力,伴随行业竞争的加剧,厂商传统盈利空间将有所收缩,平台需要发挥服务入口功能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